德州市统计局
无障碍浏览

解读:德州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提质增效仍需发力
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12日

近年来,德州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立足资源禀赋优势,大力推广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,扶持壮大蔬菜新型经营主体,实施品牌带动战略,加快推动蔬菜生产高质量赶超发展。

一、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

(一)蔬菜种植规模相对稳定。近年来,全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,因地制宜调优做强蔬菜生产结构,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
(二)蔬菜品种资源日趋丰富。近年来,全市通过实施“一县一品”、“一乡一品”的发展战略,蔬菜生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,规模日益增大,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、特色突出、市场健全、效益稳定的特色蔬菜基地和乡镇。

(三)产业优势逐渐凸显。近年来,全市把“产业富民”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立足资源优势,确定了“强管理、补链条、创品牌”的发展思路,全域布局蔬菜供应基地,打造现代化、集约化的蔬菜产业集群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和困难

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。目前,蔬菜生产大多由大量的、分散的小农户自主经营,产业化、组织化程度低,种植方式由原来的露天生产扩展到设施大棚。蔬菜营销建设发展滞后。蔬菜贮藏保鲜设施建设滞后,缺少市场营销与种植生产相结合的平台,销售渠道不宽,多数菜农只懂生产,不懂销售,尤其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,商贩之间相互压价,菜农很少有其他的销售途径,只能将蔬菜低价出售给商贩,商贩获得最大的利润;缺少专业的蔬菜营销组织队伍,菜农往往是盲目跟风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蔬菜种植品种,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、规模化生产的意识较薄弱。

三、对策建议

(一)推进规模化、专业化生产。引进开发蔬菜优良品质,树立品牌效应,不断扩大蔬菜知名度和影响力,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。把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通过扶助产业项目,促进一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带动农民树立现代农业产业理念,提高收入水平。

(二)优化信息服务,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。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农业”,扩大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,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建设,建立健全完备的市场信息平台,对接省内外蔬菜市场,做到信息快速准确,从而把握市场,合理引导种植和销售方向。

(三)健全产业发展模式,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。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,支持蔬菜专业村组建合作社,要加强规范管理,培育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增强技术服务功能和营销组织功能。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,在生产基地和各大批发市场建立网络平台,加强规范管理,极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,开展网上交易,探索“互联网+基地+合作社(农户)”的经营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