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导航
德州市统计局  >>  统计数据  >>  数据解读 > 正文
数据解读
解读:工业承压趋稳 发展韧性持续显现
文章来源:德州市统计局 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3年02月09日

10月末至12月初,德州市接连受2轮疫情强势反扑影响,加之涨价、断供、压限产、运输不畅等多种因素,工业生产有所回落、艰难承压,但总体趋势保持平稳。同时,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未变,创新动能不断增强,发展韧性持续显现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(一)工业生产:承压前行,稳中趋缓

1-11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9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3个百分点,较三季度持平,且分别高于全国(3.8%)和全省(5.3%)4.1个百分点和2.6个百分点,居全省并列第6位。

从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(占比0.7%)增加值同比增长40.9%;制造业(占比93.4%)增长8.1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(占比5.9%)增长1.2%,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2.3个、0.1个和5.3个百分点。

从行业看,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,有22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,增长面为66.7%,较上月缩小12.1个百分点,其中有19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。总量占比前10位的行业合计占比达72.7%,同比增长8.5%,高于规上工业0.6个百分点。十大行业增速七增三降,具体占比及增速依次为: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(占比22.1%)增长17.9%;农副食品加工业(占比7.3%)增长3.5%;纺织业(占比6.1%)下降2.2%;④通用设备制造业(占比6.0%)增长15.6%;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(占比5.8%)下降23.6%;医药制造业(占比5.8%)增长41.5%;文教、工美、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(占比5.3%)增长8.3%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(占比5.2%)下降2.1%;金属制品业(占比4.8%)增长5.5%;食品制造业(占比4.3%)增长23.7%。

从企业看,全市前50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.4%,低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1.0个百分点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.7%,拉动全市增长1.2个百分点,拉动力较上月减少0.9个百分点。全市173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(含1家个体户),有478家企业累计产值过亿元,产值合计同比增长8.8%,上拉全市增长7.1个百分点。

从县市区看,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增速最高的是平原县(12.6%),高于全市4.7个百分点,增速最低的是武城县(2.1%),低于全市5.8个百分点。

(二)工业效益:营业收入保持增长,利润持续大幅下降

从营收看,1-10月份,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88.3亿元,居全省第13位,同比增长0.2%,低于全省5.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3位。

从营利看,1-10月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.9亿元,同比下降14.0%,高于全省0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6位;利润增幅同比回落57.0个百分点。亏损面亏损额增大,1-10月,企业亏损面26.9%,较同期扩大2.8个百分点,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1.4%,增幅较同期扩大18.7个百分点。多数重点行业利润下滑,1-10月,按累计营业收入排名前十大行业,仅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,其他7个行业利润同比均不同程度下降。

从成本看,1-10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.3元,同比增加0.9元;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.1%,同比下降1.0个百分点。两项资金占用较高,周转滞缓,10月末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额703.3亿元,同比增长23.9%,其中,产成品为189.6亿元,同比增长15.7%;应收账款513.6亿元,同比增长27.2%。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1.0天,同比增加1.3天;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25.8天,同比增加5.5天。

二、积极变化

(一)装备制造业持续拉动

1-11月份,全市装备制造业(占比20.8%)增加值同比增长16.4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.5个百分点,较上月下降3.3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.3个百分点,拉动力较上月减弱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(占比3.1%)增长56.4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8.5个百分点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.2个百分点,对全市的贡献率达15.2%,拉动持续发力。

(二)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增长

1-11月份,以科技含量高、产品附加值高等为特点的高技术制造业(占比9.4%)增加值同比增长39.4%,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.5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.0个百分点,拉动力较上月减弱0.6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药制造业(占比5.8%)同比增长41.5%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(占比3.1%)同比增长37.3%。

(三)新增企业拉动明显

1-11月份,70家新入库企业(2月小升规49家、月度新增19家、跨地市划转2家)完成产值70.9亿元、同比增长497.2%,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3.8个百分点,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.9个百分点。其中,有1家企业累计产值近20亿元(山东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)、1家企业累计产值近10亿元(德州华辉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)、1家企业累计产值近5亿元(山东卓越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)、还有8家企业累计产值超1亿元。

三、需要关注的问题

(一)权重行业拉动乏力,重点企业“压舱”作用减弱

受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等影响,1-11月,全市权重行业中,化工行业(占比22.1%)增加值当月增速虽环比上升7.1个百分点,但较9月仍下降5.1个百分点,累计上拉全市增加值3.6个百分点,拉动力较上月提升1.1个百分点,较三季度提升0.7个百分点;纺织业(占比6.1%)增加值当月增速环比回落7.1个百分点,累计下拉全市增加值0.2个百分点,拉动力较上月减弱0.3个百分点,较三季度减弱0.5个百分点;炼钢业(占比5.8%)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,下拉全市增加值2.0个百分点,下拉幅度较上月缩小0.3个百分点,较三季度缩小0.5个百分点。

(二)产销衔接不畅,库存持续积压

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,国内疫情多点散发,各地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,产业链供应链还未完全畅通,企业产品销路不佳,库存商品增多。截至11月末,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为97.1%,位居全省第7,虽较上月上涨0.1个百分点,但较同期下降1.2个百分点。10月末,产成品存货189.6亿元,同比增长15.7%,增幅高于营收增幅15.5个百分点。企业产成品库存处在高位,新订单不足,生产经营预期回落,生产、效益指标存在倒挂现象。

(三)制造业成本高企,盈利能力下降

受原油、煤炭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影响,1-10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.5%,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,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,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。1-10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0.9元,增长1.1%。其中炼钢、化学、纺织等制造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影响,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.2元、3.6元和3.3元,分别增长了6.0%、4.9%和3.7%。受成本上涨影响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,1-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.0个百分点。  

(四)工业增长对高耗能行业依赖性强

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0.3%,占比较上月虽下降0.5个百分点,但同比增速较上月由负转正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0.1个百分点,高耗能行业仍呈增长态势。全市总量排前10名的企业中有6个“两高”企业,尤其是莱钢永锋、华鲁恒升、实华化工是今年工业用电增量的主力,所属钢铁业和化工业对用电量的拉动作用强于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。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对高耗能行业依赖性较强,“两高”企业闭环管理形势下,要确保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只减不增,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制约。

四、建议

(一)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

持续加强对化工、炼钢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,落实“一企一策”措施,密切关注物流、市场需求、工业用电等情况,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攀升、用工短缺、物流不畅等经营难题,及时发现苗头性、趋势性问题,遏制重点企业下滑势头,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。

(二)优化营商环境,减轻企业负担

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,加强银企对接,强化金融信贷支持;对于各级政府出台的系列惠企纾困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,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、协作、统筹推进;密切跟踪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动趋势,帮助企业合理控制运营成本。切实缓解运营压力,提振企业发展信心,促进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发展。

(三)培育工业发展新增长点

一方面引导现有规上企业加大技术改造、自主创新力度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工业发展内生动力;二是要把培育激励入库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,为全市规上工业注入新鲜血液,打造生力军,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。

加入首页 | 加入收藏
德州市统计局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:德州市统计局
地址: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1566号新城综合楼D区 电话:0534-2689151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、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ICP备案编号:鲁ICP备2021008368号-1 公安机关备案标识码:37149202000252 政府网站标识码:3714000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