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产业在不断满足与改善居民住房需求,拉动内需和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发展,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“十八大”以来,全市坚决贯彻落实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全面落实“一城一策、因城施策”长效调控机制,围绕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目标精准发力,住房市场体系不断健全,房地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,住房去化周期趋于合理,房地产市场回归“居住”属性,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态势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一、房地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
(一)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壮大
2021年,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29.59亿元,是2012年的2.3倍,年均增长9.9%。从房屋类型看,住宅开发投资284.52亿元,是2012年的2.5倍,年均增长10.8%;办公楼开发投资2.15亿元,是2012年的1.4倍;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19.75亿元,是2012年的1.4倍,年均增长3.8%;以车位为主的其他房屋开发投资23.16亿元,是2012年的1.8倍,年均增长6.9%。住宅、车位快速发展和写字楼、商业营业用房的平稳发展,既是十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生产力的释放,也是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的真实写照。同时,精准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,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(二)商品房有效供给不断增多
“十八大”以来,全市房地产开发的施工规模持续扩张,竣工面积不断增加,商品房市场供应充裕。2021年,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871.41万平方米,是2012年的2.6倍,年均增长11.0%。房屋新开工面积629.38万平方米,是2012年的1.2倍,年均增长1.6%。房屋竣工面积607.97万平方米,是2012年的1.5倍,年均增长4.5%。
(三)商品房销售市场波动上升
受疫情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,德州市商品房销售市场虽出现阶段性波动,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。2021年,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36.45万平方米,是2012年的1.7倍,年均增长6.1%,商品房销售额493.61亿元,是2012年的3.2倍,年均增长13.9%。
(四)房地产开发企业实力增强
“十八大”以来,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大幅增加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2021年,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372家,是2012年的1.7倍,年均增长6.0%;资产总额达2.64亿元,是2012年的5.5倍,年均增长20.8%;主营业务收入4981.36万元,是2012的3.9倍,年均增长16.5%;利润总额175.51万元,是2012年的2.7倍,年均增长11.6%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,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调整战略规划,更加重视以品牌、品质和服务决胜,主动适应新常态、践行新理念、培育新动能,向特色小镇、健康地产等新模式转型发展,积极开发工业地产、创业园区、养老养生、文化旅游、商务及城市综合体等跨界地产,培育新的增长点。
二、产业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,是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,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拉动作用。全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,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、改善人居环境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(一)带动关联产业发展,拉动经济增长
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,不仅通过增加投资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,而且通过带动关联产业发展,起到了扩大消费、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,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。首先,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,直接拉动了投资增长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其次,由于涉及的产业链长、相关产业多、关联度大,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也十分明显。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,建筑业、建材加工业、中介服务、物业管理等行业快速发展。
(二)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
房地产业持续稳步发展,吸引了大量人员参与城市建设,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。首先,房地产业本身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。2021年,全市仅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0.98万人(不包括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从业人员),连续多年呈上升态势。其次,房地产开发投资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特别是建筑业的发展,从而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。房地产开发投资是通过建筑业企业实现的,而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,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。2021年,全市建筑业平均从业人数达6.74万人,其中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自农村。这不仅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,而且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,对提高农民收入、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(三)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了城市化进程
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城镇人口不断增长,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必要的生产、居住、商业娱乐等活动空间,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了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完善,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。“十八大”以来,全市城市路网、桥梁、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、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公共交通、天然气、垃圾处理、公厕等现代化的公用设施逐步到位,公园和小区环境建设更加完善,居民生产、生活的环境条件显著改善。2021年末,全市累计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0.89公里,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35.25平方公里,累计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30座,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2座。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514套,基本建成18467套,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51户,发放补贴资金590.83万元。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9个,改造面积225.14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2.25万户。
“十八大”以来,全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、成果丰硕,开发投资规模不断壮大,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,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、推动城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展望未来,全市房地产业将坚决贯彻落实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德州房地产发展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