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导航
德州市统计局  >>  统计数据  >>  分析研究 > 正文
分析研究
踔厉奋发 砥砺前行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——“十八大”以来德州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综述
文章来源:市统计局 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2年09月08日

作为农业大市,党的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目标,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,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,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
一、农业经济发展再创新佳绩,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

(一)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,农业结构明显优化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,农业经济稳步发展,经济总量不断扩大,农业结构明显优化。2021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67.1亿元,比2012年增长55.1%,年均增长4.1%(按可比价计算,下同)。其中,农业产值369.4亿元,增长58.3%,年均增长3.9%;牧业产值262.9亿元,增长30.2%,年均增长4.1%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.3亿元,增长216.9%,年均增长8.9%,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13.2%,比重较2012年提高8.9个百分点,农业结构明显优化。

(二)粮食“十连丰”,农业“压舱石”日益稳固 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委市政府坚实扛牢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政治责任,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,坚定不移的稳住粮食产能、保障粮食安全。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通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,把良田与良种、良法实打实结合在一起,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就,始终走在全国、全省前列。2021年,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03.2万亩,比2012年增长10.9%,年均增长1.5%;粮食产量达到761.6万吨,创历史新高,连续7年产量在700万吨以上,比2012年增长19.5%,年均增长1.3%。粮食总产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两位,单产连续10年位居全省首位,粮食播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连续9年位居全省首位。

(三)产业融合蓬勃发展,“新六产”发展基础增强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,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,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。《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(2016-2020)》提出了粮棉高产创建示范工程、农产品加工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总部基地等现代农业10大工程62类项目,总投资约560亿元。截至2021年,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2个,其中国家级2个,省级8个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3家,其中国家级10家,省级66家。培植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15个、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3个、省级产业强镇22个、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14个,粤港澳“大湾区”菜篮子基地6家。“三品一标”产品884个、面积655.8万亩,占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.11%。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7家,实现营业收入1007.7亿元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为1.314,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稳中提质增效。

(四)品牌建设持续发力,“德州味”香飘市民餐桌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充分发挥“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”的区位优势,以“放心农场”为抓手,强力实施农业标准化、产品品牌化战略,不断推动特色农产品建立品牌、做响品牌。2021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“德州味”正式对外发布,打造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,25家企业的产品品牌获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,形成了具有德州特色的“1+11+N”(市级整体品牌形象+县区级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产品品牌)的农产品品牌体系,走出了一条德州农业差异化、特色化的品牌发展道路。

二、农村发展成果显著,美丽乡村建设展新颜

(一)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速,新型农民当主力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在壮大提升龙头企业的同时,还努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大力培育家庭农场、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壮大农业“新六产”的有生力量,使其在农业技术推广、生产资料供应、标准化生产、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2021年,德州市发展农民合作社14127家,其中,国家级示范社41家,培育家庭农场7871家,其中省级示范场80家,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435家,其中省级示范组织16家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德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,越来越多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加入到种田队伍中来。

(二)农民增收成效显著,幸福感明显提升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,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积极落实各项农民增收政策,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,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,比2012年增加9418元(2012年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,统计口径和标准有所变动),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。农村收入的稳定,使农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明显提升。

(三)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

十八大以来,德州市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,高站位抓好推动,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、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、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,累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58.8万户,建成配套公厕并投入使用454座。创建9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、12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。创建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户14.1万户、“洁净庭院”12590户。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2.5万亩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%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%以上。截止2021年底,全市5102个行政村(居)全部实现了通电、通电话和通宽带互联网,覆盖率达100%;99.5%的村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铺设的柏油和水泥;81.8%的村通公共交通。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326.985公里,全省排名第四;密度达196.28公里/100平方公里,全省排名第三。全市农村公路实现了从“走得出、走得通”到“走得畅、走得好”转变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德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,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“历经天华成此景,唯有奋斗续新篇”。下一步,要持续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,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,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,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发展、农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。

加入首页 | 加入收藏
德州市统计局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:德州市统计局
地址: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1566号新城综合楼D区 电话:0534-2689151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、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ICP备案编号:鲁ICP备2021008368号-1 公安机关备案标识码:37149202000252 政府网站标识码:3714000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