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协煤是指按照协议价格签订了中长期供货合同的煤炭,不仅是煤炭市场的“压舱石”,更是发电、供热等重点民生领域保障用煤需求的“主力军”,其供应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火电机组的“口粮”。德州市统计局积极调度全市长协煤供应落实情况,发现运力低、高卡缺失、社会面补库、签约率问题较为突出。
一、德州市长协煤供应落实情况
随着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》正式执行,新版长协煤机制5月1日正式落地,煤价遵从“基准价+浮动价”的市场化定价机制。通知明确设定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,电厂长协煤履约率实质性提升,对能源保价稳供有极大益处。同时煤炭市场“电力—长协定量定价”+“非电力—市场煤”的价格双轨制落定,导致较多煤炭供应流向了电力长协,而非电力部分供应量被动收缩。
从消费端来看主要是德州电厂签订大量长协煤协议,长协煤覆盖比例超8成。2022年,华能德州电厂长协煤兑现率环比增高但低于往年平均值,兑现率为36.85%,低于平均日历进度21.80%。
从生产端来看主要是山东新矿赵官能源有限责任公司,该公司五月当月长协煤占出矿总量比重为25.67%,六月份接《关于做好2022年6月份迎峰度夏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任务的通知》,全力做好3.2万吨的煤炭保供储备计划。
二、长协煤供应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
(一)保供产能相对集中,警惕旺季运力瓶颈。煤炭长协执行兑现率推进后,电厂普遍反馈火运运力紧张。受到疫情影响,煤炭运输更多依赖于火运,而煤炭产能多集中在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区,产能相对集中,运力成为潜在约束。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(167270774)反映自4月份起,燃供部每天向铁路部门提请车计划,但陕西方面运力偏低,全月批复仅3-4列,与去年全月6-7列相比,下浮较大,影响长协煤交付。此外二季度以来,受天气和疫情影响,下游电厂库存持续回升。若7-8月份期间,电力日耗夏季超预期回升,是否发生运力短期瓶颈值得谨慎。
(二)“保量”政策要求下,高卡煤仍存在结构性缺口。自去年下半年保供增产以来,政策对煤炭产量有绝对量的考核,对品质并无要求。部分煤矿相应减少了洗选步骤,从而生产出更多的量但更差的煤质。高卡煤煤炭热值在5500K以上,市场煤对高卡煤需求偏大,而在煤炭生产中低卡煤多、高卡煤较少的现状加剧了市场煤结构性紧张。由于化工行业对煤炭热值要求较高,电力行业对煤炭热值要求相对较低,煤炭生产企业选择将高卡优质煤作为市场煤进行销售,而电力长协煤热值偏低,存在相应缺口。德州电厂反映长协煤合同中明确煤热值需达到5000大卡,而入厂实测热值往往不达标,截至5月底,平均热值仅为4982大卡。由于无高热值煤,供应商拒绝发货,造成履约率的下降。其为迎接马上到来的“迎峰度夏”高负荷时期,只能自行克服困难,在现有的煤源基础上,加强设备巡视和指标监控,尽可能的控制参数,带高负荷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,渡过难关。
(三)煤电企业提前补库,电力长协供应偏紧。电力需求的煤炭多数为动力煤,占所有煤炭需求总量的60%,是煤炭需求的重要基石。今年二季度开始供热已经结束,用电量进入相对淡季,随着气温逐渐走高,以及6月初多地疫情好转带来的集中复工复产,电力需求6-7月份将持续回升。煤电企业利用淡季提前完成煤炭收储工作,确保在七八月份夏季用煤高峰到来前,将最低库存水平在常态基础上再提高 5—10 天,以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的《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(试行)》要求。在电厂提前补库动作下,电力长协煤供应阶段性收紧。
(四)长协煤签约率偏低,全市煤电签约较少。全市签约长协煤供应的企业寥寥无几。主要原因为当前长协煤签订单位主要为五大四小发电企业,“五大”即:中国华能集团公司、中国大唐集团公司、中国华电集团公司、中国国电集团公司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。“四小”即:国投电力、国华电力、华润电力和中广核。全市部分煤电企业规模较小,用煤需求量不高,话语权较低,无法凭自身实力与煤炭供应企业签订长协煤供应协议,此外煤电企业资金紧张,签订长协煤协议前提为先付款再提货,需预付大量煤炭资金,实施困难较大。
三、几点建议
(一)确保原煤采购渠道通畅,增加原煤运力。受疫情与运力不足影响,原煤库存量同比下降较多,近期库存量开始回升。要确保原煤采购渠道通畅,解决运输途中通关困难情况;增加原煤运力,增加重点铁路运力支持,增批装车计划,通过点对点、通行证等方式保证企业采购,助力企业正常生产。同时还要结合煤炭供应格局的新变化,积极寻求优质新煤源。在确保已有供应商的年度合同基础上,重点加强与新核准、新核增煤企的沟通和对接,力争多签、签实中长协合同,提高长协煤占比。
(二)提高长协煤签约率,补足火电机组“口粮”。目前中小煤电企业都未签订长协煤协议,但其累计起来仍作为全市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对长协煤的需求也相对较大。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向中小企业做出倾斜,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直保并全覆盖,新增“中长协煤”数量,为火电机组提供充足“口粮”,并提高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,保障经济运行和基本民生。
(三)发展清洁能源和储能设施,减轻夏季用煤压力。清洁能源在环保领域有煤电无可比拟的优势,截止5月份,全市风电光伏发电量累计占全市规上企业发电量的比重为29.2%,发电量稳步提升。储能项目作为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配套项目,是电力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利于优化和调整电源结构,最大程度的承接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,减少电量损耗。利用储能电站有利于满足系统调峰需要,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。